2008年5月26日 星期一

EPITAPH


墓誌銘

對於東方人來說或許是種忌諱,但在西方卻常常是被拿來自嘲或是解悶的題材。

甚至周末報紙上的訃文版更是許多人車上沒事打發時間的好物。

連英國BBC都曾舉辦最搞怪的墓誌銘。

看過一本書在討論墓誌銘的趣聞,其中舉了幾個名人為例,

下面我也來分享幾個我很喜歡的墓誌銘吧。


德國牧師馬丁‧尼莫拉

在德國,
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,我沒有說話--因為我不是共產主義者;
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,我沒有說話--因為我不是猶太人;
後來他們追殺工會成員,我沒有說話--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;
此後他們追殺天主教徒,我沒有說話--因為我是新教教徒;
最後,他們奔我而來,卻再也沒有人,站起來為我說話了。


英國詩人濟慈
裡面躺著一個人,他的名字是寫在水上的。

法國文豪維克多.雨果,死後葬于他父母和妻子的墳墓中間
希望我的墳墓和他的一樣,這樣,死亡並不使人驚慌。
就像恢復過去的習慣,我的臥室又靠著他的睡房。”


俄國詩人普希金
這兒安葬著普希金和他年輕的繆斯,
還有愛情與懶惰,共同渡過愉快的一生;
他沒做過什麼好事,
可就心情來說,確實實在在是個好人。


美國作家海明威
Pardon me for not getting up 恕我不起來!


讀者文摘創始人 德威特·華萊士 Dwight Wallance

The most perfect contraction.最完美的壓縮。


上述多數是幽默居多,但唯有第一個馬丁牧師是令人動容的。

印象中阿扁以及李大師敖都曾引用過這段警世的墓誌銘。

這也讓我想起了一個我很討厭的字眼  鄉愿

自掃門前雪的作風卻在我從小的教育深根,

父母常常教我們不要多管閒事,

不要給自己添麻煩,似乎仗義直言是件愚蠢的事。

有看過新加坡電影小孩不笨裡面的TERRY

就是個標準的例子,電影只是很詼諧的道出這令人生氣的現象。

It`s none of ur business。電影中的媽媽常用這句話教訓Terry

這樣的鄉愿風氣敗壞了現在社會應有的許多道德標準,

反正只要自己好就好了,其他的事就少管吧。

這是我看不下去的,卻也發現在成長的背後,

自己卻也不自覺的感染了冷漠。

這裡僅以這篇文章警惕自己,多對他人付出點關心,

這個社會需要人們多點的付出,從自己做起,

起碼自己也能開心不是嘛!!


最後自己也想了想該給自己怎樣的墓誌銘呢?

認真嚴肅的?亦或詼諧幽默呢?

我想以我的個性大概會是空白吧。

沒有留言: